落葉果樹春季無花的處理方法(催花方式)。(2020-07-17) |
|
溫帶果樹具有「落葉後進行花芽分化準備開花之特性」,因此強迫落葉成為催花的關鍵所在,舊法以人工修枝摘葉,之後改為將氰氮化鈣(烏肥)液噴灑葉片強迫落葉,以梨樹而言落葉後約30日開花,藉此可精準推算結果及採收時機,達到產期調控之目的。花芽分化的條件除了落葉,尚有「需冷量」這個要素,不同果樹、不同品種之需冷量各異,這是大致的情況。過去認為高需冷量的果樹如蘋果、杏、溫帶梨等,實驗證明許多蘋果能在南部平地開花結果,杏也在中南部平地順利開花,溫帶梨如鴨梨經平地馴化某些樣株春季亦可少量開花,8~9月多雨時節甚至二次開花,暖冬造成水蜜桃不完全落葉春季無花,只要修除全部葉片,20餘日即可見花,因此催花其實有很多方法,強迫落葉、根部水浸、自然馴化、枝條變異皆有可能,傳統認知是起初的引領,也可能是未來的侷限,唯有發想實踐方能開啟新局,盼望結果這是果樹種植的最大樂趣。
# 南部平地如果遇到暖冬,造成水梨、桃、李、蘋果、櫻桃(櫻花)等落葉果樹冬季落葉不完全,在12月中下旬可以人工摘葉,並將徒長枝修除,讓全株不帶葉片,理想的情況是在25~35日後開花,這個方法在多數的情況下很有效。
|
|
|
苗木定植的修剪類形及功效 ? |
|
1、修頂梢(橘、柚、橙等柑橘類):降低苗木風阻,穩定根系,誘生側芽,促使苗木提早開花。
2、修側枝(番石榴、蓮霧、龍眼、荔枝等):培養主幹,拉高樹體,方便日後園圃的樹下管理。
3、修除過大葉片或將葉片去半(熱帶果樹):降低苗木生理水耗及風阻,加速恢復樹體元氣。
4、修砧芽(嫁接苗):避免砧生枝芽與接穗爭奪養分。
5、修下部側枝(芽)或過長側枝修短:集中養分培養主幹,促進樹體強健,加速日後生長。
6、雙幹或多幹株修剪:選一最為直壯者做為主幹,其餘全部修除,以市場價值來說,單幹株大多勝於雙幹或多幹者,在株態美感上也較為大眾所接受。
# 修剪範例:
扁實檸檬苗木修剪前後對比。

東魁楊梅整枝

瑞光楊梅整枝

|
|
|
簡易果樹拉枝方法介紹。(2022-02-20) |
|
|
果樹修剪說明。 |
|
主要目的 / 方法
一、阻斷枝條營養生長,促進枝條老化加速開花結果。 樹體每年某個時期的枝條萌抽,若不加以修剪阻止,這些長勢極強的枝條很快就會吸取大部分的養份做為營養生長,若此,樹形不但走樣,同時這些徒長枝幾乎不會開花結果,所以經由修剪,加速幼枝的老化,以順勢培養次年或再次年的結果枝,通常是在徒長枝萌抽到全萌的一半高度時就予以修剪,以此阻斷頂芽優勢而誘導其他部位萌芽,讓樹形更為圓整,亦方便著果後的園間管理工作。
依果樹種類的不同,修剪時期亦有不同,例如芭樂可隨時修剪,但若要生產高品質的冬果,則需於夏季出現花苞時予以強剪,讓植株開秋花著冬果,同時亦可隨時摘心,以促進開花。 楊梅則完全不同,入門者最好是在每年清明的果期結束後立即修剪,一年只剪一次,若不慎修剪過多,或在夏季以後才修剪,如此可能導致次年顆粒無收的情況發生。 落葉樹的桃、李、梅、杏、梨也是於果期結束後修剪回原本的樹形,需注意若過於強剪亦可能使次年開花大為減發生次年無花的情況發生,其餘時間只需修掉零星的徒長枝即可。 柑橘類則是在每年春萌結束後進行修剪,修掉對樹形培養無用的徒長枝即可。
二、剪除無效枝條,提升樹體養份利用效率。 無效枝條是指徒長枝、過老沒有活力的枝,還有病枝,例如「桃流膠病」雖對桃樹來說不是致命危害,但若有流膠過多的枝條則需剪除,以免影響枝上的結果品質,上述無效枝應適時剪除,以免白耗養分。
三、修整理想樹形方便園圃管理,降低樹體風阻強化風災抗性。 理想樹形需符合幾個條件,1、株高為人手及於的高度。2、樹形圓整,常為傘形、圓形。3、主幹自地面算起 60 公分內需淨空不可有分枝,以此培養粗壯的單主幹,這樣不但對樹體健康有利,更便於樹下管理的施作,利如人工除草、機械除草、施肥等,這點對柑橘類則更為重要,每年夏秋天牛危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樹頭包裏防止叮咬,植株主幹若非單幹,則包裏施作不便,就算包了也不易密包,效果打折,此點最易為人所忽略,因為時下果農多以噴撒劇毒農藥防治天牛,在近根部噴藥,就算吃了沒生病,對樹也是不好,這種防治法想想很可怕。
對於風災的抗性,如柑橘類的疏枝(使樹心有一定空隙),芭樂在夏季開花前強剪(使結優質冬果)這些修剪技巧只要做的適時,都可使果樹在颱風來時大大降低被吹倒的機率。
|
|
|
嫁接苗下部砧木萌發的新芽該如何處理? |
|
請以姆指 + 食指並用的方式將下方之砧芽磨除即可,這個階段稱為「除萌」,特別是一年內新接的苗木,或於春季都較常發生這個現像,除萌若晚了,養分被下方砧木吸光,上方接穗的長勢就會變弱,甚至枯亡,只要是嫁接苗都該隨時除萌,以確保接穗的長勢方是。
|
|
|
老樹可否重新嫁接更新品種 ? (2022-03-18) |
|
|
苗木定植時將葉片全部修除可否加快萌芽速度? |
|
經我們查證這是一則網路傳言,其實完全不需要,至多是將超過3尺以上的枝條剪除即可,如此可降低苗木風阻,有利苗木的穩定、開根及萌發側枝。
至於去葉會不會出芽較快,這好比畫蛇添足,完全無此必要,植物行光合作用維生,將葉子全部摘除就會造成它的生理緊迫,為了活命,當然會加速出芽長葉,但原本就有葉子的,只需剪除頂梢靜待一段時日,開根後即會正常出芽,故這「除葉助長」的理論反而是降低了苗株的生長速度,因為沒有足夠的葉片行光合作用,植物開根就慢,根系不全的植物生長情況是不可能好的。
|
|
|
植栽修剪圖文說明。 |
|
|
果樹矮化效益暨建議施作高度。 |
|
|
喬木類景觀植物幼苗的修剪時機。 |
|
喬木類景觀植物,如櫻花、藍花楹、花旗木這些具有主幹樣態的木本植物,對於幼年期的樹形養成至為重要,不僅對於樹體生長的影響,更攸關未來成齡時的美感與市場價植,因此自幼年期開始的日常修剪就非常重要,許多優良的行道樹因疏於修剪卻變成一叢叢雜亂無章的野樹,或是因錯誤的修剪反讓它失去本有的景觀美感,這些在日常環境中都不難見到,甚至是常常見到。
雖然大眾都知曉修剪的重要,但特別是小樹苗該如何修剪呢 ? 我們都知道幼苗近地的下部分枝都該修剪,但時機為何 ? 因為剪的早會使幼株葉片變少樣態瘦長,因光合作用效率不彰而造成樹體生長受阻,進而影響主幹生長的速度,太慢剪又怕引響樹形、浪費養分、也同樣擔心影響主幹的生長。
簡單的說只需記住下列原則:
原則:當下部側枝長的如鉛筆一般粗,也就是近木質化時,就是最佳的修剪時機,如此不致與主幹搶奪養分,避免側枝的長勢壓過主幹。
例外一:側枝雖尚未木質化,但長勢已勝過主枝,若放任生長則會吸光原屬主枝的養分,修去又因主枝本就葉少稀弱那將更不利植株生長,這樣到底是修或不修 ? 一個兩全齊美的方法:就是雖不修側枝,但需抑制其長勢,只需修除側枝頂梢(摘心),或是將側枝修短一半即可,如此可使側枝長勢受阻又可保有眾多葉片,以促使主幹恢覆原有的長勢。
例外二:因太晚修剪,致側枝長勢遠遠壓過瘦弱的主枝,這時就該立即更換主枝,請將原主枝剪除,另擇一個形、勢最優的側枝取而代之。
|
|
|